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,以领导干部带头接访“百千万”工程为牵引,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,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,推动检察信访工作高质效发展。
一、强化便民利民,聚焦群众所需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不断整合资源,优化服务环境,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外设置无障碍升降设备,方便残障人士进出。在大厅内配备座椅、饮水机、医药箱、雨伞、老花镜等便民设施,并设有检察长接待室、集体访接待室、远程视频接访室、温馨谈话室等接待区域,方便群众表达诉求,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。通过公众号、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访大厅公布领导干部接访值班表,保证检察长接访工作公开透明。针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或者必须由检察长接待的告急访、集体访、缠闹访既可以安排临时接待也可以双方约定接待时间,灵活安排,增强工作主动性。积极打造以领导干部为核心、相关职能部门协助的信访接待化解机制,秉持着“把群众来信当家信,把群众小事当家事”的理念,延伸司法为民触角,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难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,预防在前端。
二、强化摸排梳理,推动矛盾化解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持续推进常态治理重复信访,全面推行“每案必评,依法化解”工作机制,根据涉法涉诉信访的性质和类别建立专项台账,落实来信、来访、来电不同渠道的信访登记,做到台账清晰、台账可查,辅助定期调查研究。
摸排重点案件、重点人员,落实领导包案制度,明确包案领导、责任部门和化解时限。包案领导高位协调、前沿指挥,亲自办理重点信访案件,通过面对面接访,抓住信访人反映问题的症结所在,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,明确攻坚目标,重点分析研判,根据信访诉求性质和诉讼过程,在案件调查、情况摸排、教育引导、政策争取、问题解决等方面压实属事责任,积极探索“包案+听证+帮扶”模式,结合案件实际情况,将释法说理程序前置,把“高质效办理好每一个案件”的检察履职办案价值追求落到具体工作中去,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,推动信访矛盾有效化解。
三、强化多元化解,促进诉源治理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压实首办责任和属地责任,充分发挥院领导的“头雁效应”,立足检察职能,积极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坚持领导包案制度,对于首次信访案件均实现院领导包案全覆盖,化解矛盾靠前指挥,协调解决根源性、深层次、多元化问题。落实公开听证制度,充分发挥公开检察听证在化解矛盾、提升检察公信力、接受监督方面的作用,助推信访矛盾积极化解。开展多元化救助,建立健全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机制,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,对因案致贫的困难妇女、儿童、残疾人、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多元救助和帮扶,着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。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打造成践行司法为民、强化法律监督、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,积极能动履职,对内强化协作,各部门通力合作,消除诉讼环节中的信访隐患,对外强化协同,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的协作配合,共同把信访矛盾化解在初始环节。
四、强化下访回访,提升信访质效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做实做细矛盾纠纷化解、案件办理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扎实开展上门走访、带案下访、案结回访,坚持预防在先,化解矛盾在前,全面实现矛盾不上交。及时介入化解矛盾,将信访风险评估意见作为案件审查报告的重要部分,对进入检察环节的案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,根据评估情况制定化解方案,主动开展上门走访,综合运用检调对接、公开听证、认罪认罚、释法说理等举措,将矛盾化解在萌芽。对化解难度大、时间跨度长的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、带案下访,深入基层调查研究,找准问题症结,协调解决实际困难,确保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。建立健全回访机制,通过电话回访、实地走访等形式跟踪案件后续进展情况,坚持“一事一回访,一案一评析”,通过回访跟踪,推动案件后续问题解决,有效避免重复信访、越级访等问题的发生。
贯彻落实“百千万”工程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践行人民至上的重大举措。下一步,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、法治自觉、检察自觉,压实工作责任,院领导以身作则,在检察信访工作上作表率、打头阵,构建信访“全院一盘棋”的工作格局,以“如我在诉”之心接待每一位信访人、处理每一封来信,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,做好释法说理工作,及时把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把问题解决在当地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,以领导干部带头接访“百千万”工程为牵引,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,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,推动检察信访工作高质效发展。
一、强化便民利民,聚焦群众所需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不断整合资源,优化服务环境,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外设置无障碍升降设备,方便残障人士进出。在大厅内配备座椅、饮水机、医药箱、雨伞、老花镜等便民设施,并设有检察长接待室、集体访接待室、远程视频接访室、温馨谈话室等接待区域,方便群众表达诉求,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。通过公众号、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访大厅公布领导干部接访值班表,保证检察长接访工作公开透明。针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或者必须由检察长接待的告急访、集体访、缠闹访既可以安排临时接待也可以双方约定接待时间,灵活安排,增强工作主动性。积极打造以领导干部为核心、相关职能部门协助的信访接待化解机制,秉持着“把群众来信当家信,把群众小事当家事”的理念,延伸司法为民触角,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难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,预防在前端。
二、强化摸排梳理,推动矛盾化解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持续推进常态治理重复信访,全面推行“每案必评,依法化解”工作机制,根据涉法涉诉信访的性质和类别建立专项台账,落实来信、来访、来电不同渠道的信访登记,做到台账清晰、台账可查,辅助定期调查研究。
摸排重点案件、重点人员,落实领导包案制度,明确包案领导、责任部门和化解时限。包案领导高位协调、前沿指挥,亲自办理重点信访案件,通过面对面接访,抓住信访人反映问题的症结所在,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,明确攻坚目标,重点分析研判,根据信访诉求性质和诉讼过程,在案件调查、情况摸排、教育引导、政策争取、问题解决等方面压实属事责任,积极探索“包案+听证+帮扶”模式,结合案件实际情况,将释法说理程序前置,把“高质效办理好每一个案件”的检察履职办案价值追求落到具体工作中去,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,推动信访矛盾有效化解。
三、强化多元化解,促进诉源治理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压实首办责任和属地责任,充分发挥院领导的“头雁效应”,立足检察职能,积极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。坚持领导包案制度,对于首次信访案件均实现院领导包案全覆盖,化解矛盾靠前指挥,协调解决根源性、深层次、多元化问题。落实公开听证制度,充分发挥公开检察听证在化解矛盾、提升检察公信力、接受监督方面的作用,助推信访矛盾积极化解。开展多元化救助,建立健全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机制,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,对因案致贫的困难妇女、儿童、残疾人、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多元救助和帮扶,着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。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打造成践行司法为民、强化法律监督、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,积极能动履职,对内强化协作,各部门通力合作,消除诉讼环节中的信访隐患,对外强化协同,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的协作配合,共同把信访矛盾化解在初始环节。
四、强化下访回访,提升信访质效
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做实做细矛盾纠纷化解、案件办理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扎实开展上门走访、带案下访、案结回访,坚持预防在先,化解矛盾在前,全面实现矛盾不上交。及时介入化解矛盾,将信访风险评估意见作为案件审查报告的重要部分,对进入检察环节的案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,根据评估情况制定化解方案,主动开展上门走访,综合运用检调对接、公开听证、认罪认罚、释法说理等举措,将矛盾化解在萌芽。对化解难度大、时间跨度长的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、带案下访,深入基层调查研究,找准问题症结,协调解决实际困难,确保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。建立健全回访机制,通过电话回访、实地走访等形式跟踪案件后续进展情况,坚持“一事一回访,一案一评析”,通过回访跟踪,推动案件后续问题解决,有效避免重复信访、越级访等问题的发生。
贯彻落实“百千万”工程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践行人民至上的重大举措。下一步,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、法治自觉、检察自觉,压实工作责任,院领导以身作则,在检察信访工作上作表率、打头阵,构建信访“全院一盘棋”的工作格局,以“如我在诉”之心接待每一位信访人、处理每一封来信,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,做好释法说理工作,及时把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把问题解决在当地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